中国文化用品网 - 文化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成果专利 | 品牌新闻 | 新品资讯 | 行业标准 | 行业数据 | 行业新闻 | 招标信息 | 政策法规 | 办公耗材 | 办公幽默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地震成就了琉璃厂
B.biz | 商业搜索

地震成就了琉璃厂

信息来源:iowoo.com   时间: 2012-05-09  浏览次数:326

    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,是北京著名的文化街,清代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,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,成为出售书籍、笔墨纸砚、文玩字画的一条街,被称为“京都雅游之所”。
    然而,琉璃厂之所以能成为享誉极高的文化圈,却与地震有关。
    北京自元代以来,文化用品商业贸易逐渐发达,出现了各种集市。据《析津志辑佚》载:“大都(今北京)有文籍市、纸札市之设。”元代大都的商业中心设于钟鼓楼及羊角市一带,纸札市在中书省前,文籍市在中书省前东街。至元九年(1273年),元礼部设置官手工业的白纸坊(掌造御用纸张),这里逐渐成为手工制纸作坊集中之地,成了当时的文化街,明代这条街依然繁华,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后,尚有百余户以造纸谋生。
    明代北京经营文化用品的店铺增多,还有了专售文物、笔墨纸砚及连带性商品的集市。除钟鼓楼商业区以外,还有大明门前的“朝前市”和灯市、庙市。
    据明万历年间胡应麟著《少室山房集》记载:“凡燕中书肆,多在大明门之右及礼部门之外,及拱宸门之西。每会试举子,则书肆列于场前;每花朝后三日,则移于灯市;每朔望并下浣五日,则徙于城隍庙中。灯市极东,城隍庙极西,皆日中贸易所也。灯市岁三日,城隍庙月三日,至期百货萃焉,书其一也”。
    随着文房四宝在“朝前市”设点售卖,笔铺也就相应地开设在正阳门附近。刘必通笔铺即设立礼部大门左。笔工刘必通,善制硬尖鼠须笔及水笔,颇有声誉。
    清军入关后,实行满、汉分城而居的政策,规定“凡汉官及商民人等,尽徙南城居”,老北京文化庙市被迫南迁,移到报国寺、慈仁寺(今广安门大街路北)。
    康熙十八年(1679年),北京发生大地震,震级为8级,震中烈度为十一,震中在北京、平谷、河北三河一带,波及200多个县市,远达700多公里。仅京城即倒房12792间,坏房18022间,死亡人数485名。康熙皇帝不得已还发了“罪己诏”,自称:“地忽大震,皆因朕功不德,政治未协,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,以致阴阳不和,灾异示儆。”
    由于建筑损坏严重,慈仁寺逐渐衰落,加之宣南地区会馆云集,琉璃厂逐渐崛起。康熙十一年(1672年),浙江绍兴人张某在琉璃厂创办了松竹斋纸店。乾隆初年,琉璃厂兴起,到嘉庆年间,这里已成文化用品行业的中心,东四、西单、鼓楼等昔日的文化街相对衰落了。
    虽然地震充满偶然性,但琉璃厂原本已积累了极深的文化底蕴,在地理上又比较方便,所以,它的崛起也有必然性。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文化用品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